食品安全,涉及到人们的饮食安全,也涉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离不开监管,更离不开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更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但由于监管对象不同,我们对这类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让监管工作更加顺利并更具实效,各地的监管部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辖区内不同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那么在食品安全网(cis)建设中大家都知道哪些原因会造成食品污染呢?在我们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一起来看看吧。
1、食品污染的特征
1、易受污染:食品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引起变质、腐烂、霉变、变色、生虫等现象,还会发生食源性疾病,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2、影响范围广:污染会使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丧失或降低;3、发生条件复杂:既有外界因素(如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化学污染等)作用下产生,又受微生物、病原、化学污染等因素影响。食品污染不仅影响食品质量和消费者身体健康,而且危害到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秩序和社会稳定,甚至会造成食品市场价格暴涨。由于食品对生长环境有着特殊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并建立相应制度。同时,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影响到食品企业、消费者及社会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秩序,造成了重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2、食品污染的原因分析
食品污染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污染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污染。食品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食品污染物含量超标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外源性污染主要有食品包装材料和产品本身材质缺陷等方面所引起的污染。如一些食品包装材料可能含有某些农药成分,或者包装材料表面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物,或是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所引起的污染等。由于目前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地重点城市中,食品生产企业一般采取以产地产品为中心进行生产加工模式。因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选择、管理和控制,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主要环节。
3、解决食品污染问题的建议
针对目前的现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立法、监管、执法、企业自律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方面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食品加工、流通等环节中产生污染风险的监督管理力度。要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明确监管范围、主体、部门、方法和处罚力度,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保障可持续,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监督、多方参与、相互促进,社会共治等格局,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有效运作。另一方面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对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行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规范隐患正常等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单位应严肃查处并限期整改。同时,建议企业应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健康监测等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确保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或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点击软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