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在哪个位置

国际空间站,全称“国际太空站”,是一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超大型舱,它由美国航天局建造。国际空间站由前苏联、美国、俄罗斯和中国4个国家合作建成;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轨运行时间超过60年的载人航天项目;自1960年以来,该发射计划共发射了39次。在空间站中,宇航员将在近200天时间里至少进行16次太空行走。为了提高国际空间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和俄罗斯对它作出了巨大而深入的研究。这两个国家也都已经加入到了国际空间站建设行列。

1、任务

空间站以美国“探索”号航天飞机为基础而建造,于1959年9月28日发射,1966年12月28日退役而非载人飞行。空间站占地约26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由一个长约3米、宽约4米、高约5米,由实验舱+服务舱组成。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高度为400公里(包括近地轨道)~3600公里(包括近地轨道)。自1961年发射以来,国际空间站共完成39次飞行任务,其中美俄2国完成了20多次。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多种科学实验设施以及多种大型载人航天器平台,可以适应航天员太空长期驻留、长期工作,以及各种科学研究、空间生命保障、空间应用等多样化需求的大型航天系统。国际空间站被称为“太空中的摩天大厦”。

2、意义

根据国际空间站的工作程序,航天员在这个空间站上要工作两年多。除了基本的太空行走之外,每3个月需要出一次舱外活动。而这个活动又分多个阶段,每一阶段涉及到9个月左右。与其他载人航天飞行相比,国际空间站具有许多重要意义。第一:促进了对人类活动空间资源、环境以及技术研究和开发,拓展了人类获取科学成果和工程技术服务的空间范围扩大了;第二:促进了人类空间活动航天领域各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发展;第三:提高了航天领域综合保障能力。

3、影响

对于美国和俄罗斯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虽然我国在国际空间站领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是要想在此领域进一步发展则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因此近年来在国际空间站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于这一点,我国一直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和计划。早在2007年9月底,中国就与俄罗斯签订了2022年前建造和运营国际空间站、2022年后建立空间站联合实验室、2022年后将宇航员送入太空、2022年后建立太空实验室以及2022年后建造和运营空间站等8项合作项目。根据协议,我国将从2022年开始开展建设和运营大型国际空间站和载人空间站项目。

4、展望

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功能、设计和任务已经日趋完善,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航天舞台上的核心成员。作为太空中重要安全保障的空间站已经为各国科研机构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例如人类活动对空间环境的影响、在轨维修能力及未来可重复使用等。对于国际空间站未来进一步发展这一目标,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席帕特里克·罗杰尼格(Patrick Rognier)表示:“在过去50年里,国际空间站已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来回穿梭,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机会。其在太空探索中已显示出巨大优势。但要实现与现有宇航技术相比达到更高水平,仍有很长道路要走。”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与俄罗斯航天员、美国宇航员和其他合作伙伴成功完成了首次太空行走对接操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击软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