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视稻为黍、稷等,其实并非以“黍”来指稻,而是以“稷”来指稷。尔雅中,稷字从稷是“黍稷”,所以,黍是“谷子”的异名。说文解字:“黍,谷之美者也。”在古代,用谷来指谷物多指农作物和杂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国古代把玉米也称菽(稻),大豆叫做大麦,这可能与稻米产量大有关系。大豆种子小而圆为一种小麦粒大的东西,所以称豆子、豆蔻等;把玉米种子像黄豆一样大的叫做扁豆,这可能与黄豆形状较小有关。
1、稻为黍,菽为粳
“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黍、稷等作物,二是汉代以来的栽培稻。新石器时代,北方先民已开始用黍作为农作物,南方先民则主要用稷作为主食;新石器时代早期,稻也被认为是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期间,黍和稷仍被认为是稻米与黍稷(稻)的异名。到了战国中后期,稻米品种逐渐丰富起来。当时齐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对中原地区栽培稻一直有沿用之习;西汉时山东一带把稻谷称为黍(稷)(稻);西汉末汉武帝时期(公元1126年~234年)燕国名称为菽(子或菽)。汉书·食货志:“山海经载:“山南有黍和稷。”山南又叫泰山、青州。”这说明那时还把黍和稷视为“稷子”或作为“谷种”。由于黍和稷在种植时间上相隔久远且不是同一物种的话,故以“荞”来指其为黍或稷;而把小米、谷子等称为糯的原因则是因为它们在形状上与谷物不同,更像人类的主食而不是粮食。
2、两种谷物的同义异名,各有来源
从以上文字分析,笔者认为黍和稷都是“谷”的异名,但前者指农作物和杂粮,后者指谷物。谷物是人类主要食物来源,主要指粮食和其他粮食作物,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从原始社会就有农业活动。二是人们普遍掌握的耕作方法。三是用来祭祀鬼神等祭祀活动的工具和用来烹饪食物的方法。四是用于祭祀活动的祭品、祭祀用品。五是祭祀仪式中用到的物品。
3、中国古人视稻为黍,并不是因为黍米产量大有关系
从说文解字中看,黍不是水稻,也没有大豆的叫法,只有粟的叫法。因为“稷”是一种谷类作物(或一种豆类)和杂谷物之统称;“稷”字头下的“子”音为 yi,所以,说文解字把谷子的读音改为了 yi。从尔雅上看,“稷”字还含有谷类的意思,只不过与谷物没有关系。其实,黍并非中国人最早用来指代水稻。诗经中有很多和水稻有关内容:黍稷兮生民,民亦劳而荣。
点击软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