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通“语”。说文解字:“语,言也。”郑玄注:“谓文义,意在言外。”因此,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指说话的语气很冲,很狂妄,甚至无中生有,以达到惊世骇俗的效果。另外一个意思是对那些自认为非常聪明或者愚蠢的人说了什么话。在汉语中指非常有见地或很高明的言论或思想观念。
1、对某个人说的话,使他感到惊骇。
例如:某天下午,她拿着手机去给自己的好朋友打电话,朋友刚说了几句他想听的话,她就吓得脸色煞白。他以为自己错了,因为她从来没有对任何事情感到害怕过,还说“我也没有做错什么!”听到她这么说他也觉得是在开玩笑,便也笑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一个重要对象要多些自信,而对一个自认为愚蠢而自以为是者更要多些宽容与理解、多些宽容与尊重;只有这样你才能收获到别人真正的理解与尊重。有时候为了让对方明白你只是想获得他的尊重、信任和好感,而不要把话说得那么绝情、狠辣、毒辣与不近人情。这样的结果是适得其反,效果会适得其反。
2、指讲了让自己觉得大逆不道,令人不齿的话或行为。
(1)大逆不道:指有违天道、不遵守人伦、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或言论,甚至是法律的行为。(2)令人大惑不解的事情:指让人莫名其妙,不得要领的事。(3)令人憎恨的人:指自己所憎恨的人,以及引起别人不满等产生情绪失控的原因。(4)大逆不道:指大行其事,违背了天理人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逆不道。(5)令世人不耻之事:指违背了人们正常行为模式来引起世人注意的事情或言论。
3、说些惊世骇俗的言辞,使那些自认为聪明和愚蠢的人也为之震怒。
汉语里,语出诗经。意思是,说什么都不过分。在中国文化中,有“语过犹恐不忘亡”的说法。
4、对事物都没有什么疑问,说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如果他对某些事情不太懂,也不能向他提出问题,那说明他的观点一定不同,说明他是个有思想、有见识的人,并能将所学付诸实践。但也不可死板地照搬照抄别人好的经验,要有所创新,才能发挥其优点。否则,很容易造成两种极端:一是不肯听取别人意见,说别人不行;二是不顾实际,死就死了。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有很多道理可以遵循或者坚持,都要经过反复考虑、权衡比较后再做决定。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为了所谓的功利而妄图攀附;要谦虚一些,让别人觉得你学习能力强、思想有深度、有见地;要大胆一些,多给别人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5、指说老实话是多么难能可贵,能给人留下深刻认识和好感。
因此,说话人也常说“老实话”。比如:“老实话,我能对你说点什么,但是让你多听几遍还是不会有太大不同。”意为:老实话我能做到。让别人对我多说几遍你也不会失望。